文| 張彥宗
8月10日,外交學院準大二女生、19歲的劉某某在南昌市青云譜區(qū)八大山人梅溪景區(qū)被殺害,根據(jù)警方12日通報,殺人兇手為23歲的席某某,目前已經(jīng)被刑事拘留。8月13日南方日報報道,劉同學的死引發(fā)外交學院全校師生震動,她的家長希望女兒的校友轉發(fā)她遇害消息,幫助討還公道。
劉同學親屬張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,劉同學在穿漢服拍照的過程中遭到席某某搭訕,因為拒絕給聯(lián)系方式,席某某用剪刀捅了她及其同行好友。兩個女孩慌忙逃跑,但因為劉同學穿著漢服行動不便,很快被追上,身上被捅了多刀。
警方通報未涉及劉同學被殺經(jīng)過,或許是因為案件正在偵辦當中。通報里在個人信息中加括號備注,殺人兇嫌席某某有“精神疾病診療史”,這個備注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。
在人們樸素的愿望中,席某某對劉同學下了死手,惡毒地捅了她頸部腹部10幾刀,兇殘至極,不殺不足以平民憤??膳c此同時,席某某可能是精神病人的情況,讓網(wǎng)友擔心這可能會成為他的“免死金牌”——這種交織了控訴與擔憂的輿論氛圍揮之不去,對進一步釋疑有很大需求。
席某某有過精神疾病診療史,他是因為什么去做診療的,有沒有確診?如果確診有精神疾病,那程度如何?在他捅殺劉同學時,到底是在發(fā)病期間抑或仍然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?許多案例表明,如果是間歇性精神病人,在精神正常期間犯罪,仍屬完全刑事責任能力。
捅死劉同學的席某某需要一個權威的精神鑒定,以確認他在行兇時的精神狀態(tài),以便與量刑相適應。哪怕輿論都在聲討譴責殘暴的席某某,這一步?jīng)]法避免??紤]到這起兇殺案震動很大,涉及到女性在公共場合的安全感,辦案機關想必會做好扎牢每一個證據(jù)。
此外,人們對本案還有另一層疑慮,假如席某某就是預謀殺人,提前進行了精神病診療方面的精心部署,以掩護他現(xiàn)在的殺人行為,執(zhí)法機關能不能識破這一層偽裝?
資料圖,圖文無關
一些人難以排除這個想法,主要是專業(yè)壁壘的存在,覺得“精神病司法鑒定”離自己太遠,過于神秘。畢竟,司法精神病鑒定不同于一般鑒定,比較依賴于鑒定人員的主觀判斷,難免擔心犯罪嫌疑人會編造案發(fā)時的癥狀,誤導鑒定人員。
可現(xiàn)實中,這種偽裝很少能通過科學鑒定。此前有業(yè)內(nèi)人士介紹,司法人員會多方調(diào)取證據(jù),同時動用幾名專家,從不同的角度、環(huán)節(jié)去印證,排除虛假證據(jù)。如果掌握了新的證據(jù),辦案人員可以隨時推翻鑒定意見。
輿論中想要為劉同學“報仇”的心態(tài)濃烈,人們不想聽任何“廢死”的話,哪怕只是提“精神病診療史”六個字也很敏感??紤]到本案血腥的殺人情節(jié),社會影響極其惡劣,偵辦過程中必須以科學公正的鑒定確定席某某殺人時的精神狀態(tài),這或許也是推動本案辦成一個“鐵案”的社會輿論條件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