垃圾發電值得提倡
擴建堆填區的問題,自從立法會財委會以中止辯論的方式擱置撥款后,暫時沉寂下來。政府表示準備暑假后待立法會復會,再提交議桉闖關,有關官員將趁這段期間多落區,聽取各方意見,希望找出大家均能接受的平衡點,讓擴建工程盡快展開。但屆時撥款是否獲得財委會通過,結果仍難料。
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,垃圾愈來愈多是必然現象。目前人均每日的家居垃圾量是一點二八公斤,比東京、首爾和臺北都要高出幾成。這僅是港人製造的垃圾,如果加上外來一年五千萬游客所產生的額外垃圾,數量更驚人。
垃圾問題愈推遲愈會增加解決難度,若我們不及早綢繆,現有的三個堆填區將于未來數年便逐一填滿,屆時香港每天近二萬公噸垃圾無法處理,怎辦?
政府除了爭取擴建堆填區之外,更需要找出一個長遠的辦法來解決垃圾問題,否則堆填區就算擴建,源頭減廢做足,還是會有填滿的一天,屆時問題又會重現。所以,最好是能有辦法採用「可持續發展」的模式來處理垃圾,要做到這點,就要令垃圾變成有商業價值的東西,變廢為寶。
現時,雖然已有一些回收業,提倡循環再造和轉化肥料等,但回收量與每天產生的垃圾量根本不成比例,作用有限。其實,可以消除大量垃圾是焚化,如果能利用焚燒垃圾來發電,化垃圾為能源,最合乎環保原則。
其實,早在廿多年前就已利用垃圾發電,現時某些地方垃圾焚化廠都能發電,一年燒掉六百四十噸垃圾,年收入達四十六億元新臺幣;挪威更厲害,有垃圾發電廠發覺本土垃圾不夠用,打算要從海外「進口垃圾」,以提高發電量。
這證明垃圾發電是一門甚有前景的大生意,只是某些地方政府以往一直不重視,以致迄今未成氣候?,F在,是否應該要認真研究,無謂「浪費」了每天的大量垃圾。
下一篇:污泥處理處置市場的困惑